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25|回复: 22

[行者/游记/旅图] 海峡都市报--八闽惊艳--寿宁廊桥

[复制链接]

营长

发表于 2005-12-5 19: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福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size=6><B>转贴  12月5日海峡都市报</B></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B></B></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B>一路深浅</B><B> </B><B>寻访廊桥</B><B>
<br></B></FONT>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p></FONT>
<p><FONT face=宋体>       2005年11月23日至27日,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与泰顺县举行。有“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之称的我省寿宁县的文化馆副馆长龚迪发等人,受邀参会。在采访龚迪发之时,我们想起了一个并不新的“新闻”:寿宁芹洋乡内的张坑桥和长濑溪桥,作为清代贯木拱廊屋桥的“姐妹桥”,因为当地修建牛头山水电站,将不得不搬迁了……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      于是,我们滋生出了做个“绝版廊桥”专题的想法———乘“姐妹桥”还在原址之时,对寿宁廊桥做个回眸,也因此有了两天走遍寿宁全部19座廊桥的经历,也有了我们的惊艳: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的原型,就在这里的山溪涧水中藏掖着呢。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      两天半,我们奔走于荒山野涧里,也折回于县城闹市中,凡是寿宁境内有廊桥的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或匆忙而过,或拍遍栏杆感慨万千……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      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与寿宁为邻的浙江泰顺,其廊桥之旅已达到如火如荼之势,但其真正的贯木拱廊桥才6座,而寿宁的同类桥数量多其三倍,却至今藏在深闺无人识。这让我们面对那些造型精美却又日渐苍老于溪流之上的廊桥而默然无语……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p>寿宁19座廊桥详细资料请见海峡都市报电子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www.hxdsb.com</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p>
<p><br><br>

排长

发表于 2005-12-5 2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浪子兄弟,帅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8

回帖

99

主题

2467

金币

师长

天涯茶人

积分
20240
发表于 2005-12-5 22: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P>今天上班看到了关于寿宁廊桥的专题报道,心中多有感慨。</P>
<P>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寿宁人,一直以来,都对廊桥熟悉并麻木着,直至去年公安部一位处长说下次来福建要去看看廊桥时,才突然醒悟,祖先又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P>
<P>想起还在寿宁念高中时英语老师说廊桥要保护,心中有一种愧疚,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未。而现在回想起来,我所熟悉的两座廊桥,一在溪头桥,另一是清源角林与南阳龟岭之间的“昨明桥”,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一种心痛的感觉。</P>
<P>感谢浪子,一个年纪想仿的帅哥,还有那位馆长,以及为廊桥保护而奔波的人们。事实上,也只有这些人,才是保护这一遗产的中坚。作为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寿宁人,现在能做的只是精神上的支持。</P>
<P>海都报关于廊桥的报道,对于宣传和保护,都是一种促进。然而,我却从字里行间读出了无奈和心酸。老郑师傅的贫困,老周先生的不幸,还有杨梅州在线网站维护费用的事情。</P>
<P>其实,对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一道美丽的风景,超越于凡间俗事的说事,更见其清纯古朴和自然迷人。</P>
<P>给海都报的同志打了个电话说,如果能更深刻地从寿宁人不顾贫困来保护宣传廊桥,或者只体现廊桥的美丽与村民的纯朴,那可能会更好,至少不易让人产生借廊桥来说穷要钱的感觉。那位老兄未置可否,笑了一下。</P><br>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发表于 2005-12-6 03: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 align=left><FONT face=黑体 size=3>谢谢大家对寿宁贯木拱廊桥的关心,原文转载如下:</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color=#ff3300 size=5>一路深浅,寻访廊桥</FONT></P>
<P><br><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10020.jpg" border=1></P>
<P align=center>红军桥</P>
<P>
<P>N本专题策划:倪可风/谢艳荔执行:黄璇/秦戈郑彦摄影:肖杰</P>
<P><STRONG>走过廊桥深深浅浅----寿宁19座廊桥全手册</STRONG></P>
<P>2005年11月23日至27日,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与泰顺县举行。有“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之称的我省寿宁县的文化馆副馆长龚迪发等人,受邀参会。在采访龚迪发之时,我们想起了一个并不新的“新闻”:寿宁芹洋乡内的张坑桥和长濑溪桥,作为清代贯木拱廊屋桥的“姐妹桥”,因为当地修建牛头山水电站,将不得不搬迁了……</P>
<P>于是,我们滋生出了做个“绝版廊桥”专题的想法———乘“姐妹桥”还在原址之时,对寿宁廊桥做个回眸,也因此有了两天走遍寿宁全部19座廊桥的经历,也有了我们的惊艳: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的原型,就在这里的山溪涧水中藏掖着呢。</P>
<P>两天半,我们奔走于荒山野涧里,也折回于县城闹市中,凡是寿宁境内有廊桥的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或匆忙而过,或拍遍栏杆感慨万千……</P>
<P>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与寿宁为邻的浙江泰顺,其廊桥之旅已达到如火如荼之势,但其真正的贯木拱廊桥才6座,而寿宁的同类桥数量多其三倍,却至今藏在深闺无人识。这让我们面对那些造型精美却又日渐苍老于溪流之上的廊桥而默然无语……</P>
<P>我们知道,以拜谒文化的名义,对寿宁的廊桥做一回盘点,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的内心,有另一个声音在响起:关注廊桥,关注我们眼皮底下一天天萎缩而去的这个文化活化石……</P>
<P><STRONG>一路深浅寻访廊桥</STRONG></P>
<P><STRONG>仙宫廊桥火花四溅</STRONG></P>
<P>11月27日晚六点,在细雨中,车到寿宁城关。</P>
<P>当地温度已降至零上7摄氏度。我们一行人下车,都缩起了身子:不是冷,是冻。我们此行的向导袁晓昊已等待多时。大家寒暄几句,就向订好的宾馆进发。</P>
<P>忽然,前头的路边一阵喧哗。袁晓昊定睛一看:不好,前面的仙宫廊桥上有火花,可能要烧起来!他马上掏出手机拨打119!</P>
<P>我们的司机老温赶紧把车停在一边,大家都把照相机置于拍摄状态,开门,然后奔过去……</P>
<P>只见那座廊桥靠路边的飞檐上火花四溅,显然,是因为电线老化而引发的火花!眼看着火苗就会蹿起来!在惊呼声中,有人在大声叫:把电闸门关掉!有人就急匆匆地拿来梯子,爬上去够一个小箱样的东西,手忙脚乱地操作着,但总操作不到要领!</P>
<P>“按左边的那个开关!”果真,廊桥上的灯全暗了!而闪烁的火花也小了下来,此时,消防车也火速赶到!</P>
<P>虚惊一场!事后,当地的居民都说,幸好这座仙宫桥是在热闹地方(仙宫桥是寿宁城关里的四座廊桥之一,就在最繁华的街道边上),火花被及时看到,否则,没准还真的烧毁了!</P>
<P>我们这些初来乍到、准备做个廊桥专题的一行,怎么也想不到,认识寿宁的第一座廊桥,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P>
<P><STRONG>桥边红叶年年知为谁生</STRONG></P>
<P>11月28日。阴天。</P>
<P>上午7点半,按原计划,今天要看6座廊桥。分别是芹洋乡境内的4座和下党乡境内的2座。芹洋乡长濑溪桥是我们此行的首站。这座桥建在一个车行不到的荒谷里。于是我们和老温司机约好,在芹洋乡的另一个村庄和我们会合———我们要徒步三个小时才能从目的地翻上来。</P>
<P>通往长濑溪桥的路是一条数百年的古道,或许是昨天一场雨的缘故,空气异常清新,让人有拼命呼吸的冲动。古道走到一半时,景色一下子让人心旷神怡起来:红叶树越来越多,有时,一丛丛聚集着,有种夺目的视觉效果。</P>
<P>拐过一道小山梁,往下走一段相当陡的石岭时,弯曲流淌的长濑溪展现在眼前,暗褐色的长濑溪廊桥,就架在溪流的上方。</P>
<P>站在这座于清道光九年修造的长濑溪桥上,除了溪水的流动声,四周相当寂静。而桥边的红叶树仍然红得有些热闹,让人不由得有撰改宋词的冲动:念桥边红叶,年年知,为谁生……</P>
<P>袁晓昊说,这座桥很快就要搬迁了———这里要修建一个水库电站,要淹掉两座古廊桥,而不幸“中标”的长濑溪桥,将移到芹洋乡的一个地方。</P>
<P>“我们很可能是长濑溪桥在原址上的绝版见证人。”袁晓昊说。想想,这座长39.2米,宽5.2米,孔跨32米的大桥,很快就会被人为地迁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桥有生命,那它又该会说出什么的话语呢?</P>
<P>虽然长年失修,但长濑溪桥的桥中梁上仍可见有建桥时间、捐款人等丰富的人文资料,而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桥中所设的神龛基本已消失了。而且,桥两旁的护板丢了三分之一,加上要修造水库,附近小村都搬迁了,这里也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就让人有萧条的感觉。大家被小袁的一席话,弄得悲壮感顿生,于是赶紧找各种角度留影。</P>
<P>拍廊桥,当然不能错过桥底。于是同行者中的菩提树从桥北岸下去,一到桥底,就兴奋地大叫:“果然别有洞天!”听袁晓昊说,这座廊桥最佳的拍摄位置还是河中央的大石头上。</P>
<P><STRONG>一个村有两座袖珍廊桥</STRONG></P>
<P>告别长濑溪桥,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道上行。沿途经过两个不到十几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分别是长濑溪上村和下村,村中都是非常古朴的土墙建筑,墙外种着芭蕉树,墙角都有一个猪圈。但由于水库修造,村人早已离去。袁晓昊说,去年夏天,他带的登山队还在这个村子里讨过水喝,转眼间,已是人去楼空,破败一片。</P>
<P>11点多,与老温司机如期会合。</P>
<P>车子调头,向芹洋乡的尤溪村方向而去。</P>
<P>尤溪村是个小村,然而,在这个村里,却有两座廊桥。其中以村子命名的尤溪桥,位于尤溪村东面,清道光十二年造。桥两端用石块砌筑。长26.4米,宽5.6米,孔跨21米。东南西北走向,13开间,56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观音。</P>
<P>尤溪桥下溪中并没多少水,桥离水面很近,看不出什么气势,但当地人说,这座桥却带来很好的“风水”。用我们肉眼凡心来感受的话,那么,如果把长濑溪桥说成是仙女,而尤溪桥则只是她身旁的一个小丫头罢了……</P>
<P>尤溪上桥在尤溪桥上游五百米处,沿着村中小道走5分钟就到了。在之前,我们让村中的一户人家帮我们打点午饭,杀一只当地的土鸭,补充一下能量。</P>
<P>尤溪上桥也是一条袖珍桥,清道光十二年造。不仅桥正中有一个神龛,桥西头也有一个神龛。但桥中的神龛有明显修过的痕迹,抬头一看,梁正中写着公元2002年修,问村中老人,才知此桥当年差点毁于一场火灾,幸好被一位叫冯从妹的村民及时发现,桥才幸免于难。</P>
<P><STRONG>将搬迁的廊桥和末代廊桥</STRONG></P>
<P>从尤溪村出来,在公路右边有一条石岭通往河谷,张坑桥就在谷底,离芹洋乡张坑村西南约1公里处。</P>
<P>张坑桥和长濑溪桥,分别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和清道光九年(1829),由于都处于偏僻之处,桥梁上书写的内容都很相似,被称为姐妹桥。而相比之下,张坑桥的落差气势,尤胜于长濑溪桥。</P>
<P>至今,张坑桥桥上写着的建桥时间、知县的教谕、建桥木匠、石匠,书梁,甚至风水先生的名字以及建桥董事、缘首的名字,都依稀可辨。为研究寿宁木拱廊桥的建造及人文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P>
<P>由于和长濑溪桥一样,张坑桥也将因水电站建设而搬迁,大家对它的感情也如长濑溪桥一样,多了一份珍惜感。各个角度拍过,正巧遇上一位妇人赶着一群羊,从山上的古道下来,这一道风情岂能错过,所有的人都连滚带爬地归队,守候在廊桥的制高点,静静等候羊队经过……</P>
<P>从谷底上来,北京时间已是下午2点整。我们向下党乡进发。</P>
<P>通往下党的路是蜿蜒在一道无名的峡谷边,沿途风景很美,但路况实在是差,车子在石头上行走,我们都被颠簸得如同吃了“摇头丸”。</P>
<P>30分钟后,我们到达下党乡杨溪头桥。这座建于1967年的廊桥,被称为“末代廊桥”,至今桥中搁置着当年的毛主席语录匾,成为特定年代的遗梦……</P>
<P>下党的另一座廊桥鸾峰桥,被专家称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单孔跨度最长的贯木拱廊桥。</P>
<P>山区的天黑得快,才五点,就像福州晚上8点的光景。大家想着应该给家人打个电话,但手机却一直没有信号。一直到上了国道,才有信号,短信汹涌而来,这才恍然大悟:没有了信号,与外界隔绝了一整天……</P>
<P><STRONG>到了“江南小九寨”</STRONG></P>
<P>11月29日,上午7点半。</P>
<P>在寿宁诸多的廊桥中,名气最大的当推杨梅洲桥,而让这座桥声名大振的是,是桥边桥下那些如同“九寨沟”的原始美景。甚至一些当地酒楼还把照片放大,端挂于大厅。</P>
<P>从城关出发,到坑底乡之后,车子拐到小东村。这小村里有两座廊桥,分别是该村东南的小东桥和小东村上游的小东上桥。匆忙拍了照,我们就拐出了村,直奔杨梅洲而去。</P>
<P>路况开始明显变差,开了10分钟后,车已在山崖砾石路行走了,上下张望,有的壁高达一两百米,上下张望,有些惊心动魄……</P>
<P>而此时,多日不见的阳光忽然间就洒了下来,阳光洒在还是湿润的红叶子上,有一种少女红唇般的艳丽,阳光和树叶,组成了山间冬日的美妙上午……</P>
<P>杨梅洲村,一个有着200多人口的小村子,在近一个小时后,展现在我们眼前。下车,步行10分钟,穿过一片小树林后,有人开始尖叫。眼前就是杨梅洲桥!</P>
<P>杨梅洲桥似乎略带羞怯地露了半张脸,前面几棵古松遮住了她的半个身子。她没有丝毫的亮色,她灰白的身子缓缓舒展在两岸青山中。</P>
<P>此刻,最吸引人的已经不是桥的本身,而是流经桥下的溪水,那是怎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清澈啊!</P>
<P>廊桥两岸是陡峭的青山,从廊桥到下游一百多米的区域是一片较为广阔的区域,流水至此停滞不前,形成一个狭长的深潭。因为水的深浅不一,从岸边到潭中央,是若有若无的浅蓝到色彩浓郁的绿,像幽灵般潜入你灵魂的深处……这里太安静了。连水的流动声也是那么镇定。桥下的水到底是碧绿还是碧蓝?大家似乎都得了色盲症!</P>
<P>“江南小九寨”的名号,看来不是徒有虚名呀!</P>
<P>午后,转道犀溪乡李家山村的红军桥———一座1954年造、有着革命历史意义的廊桥;此外,犀溪乡犀溪村的福寿桥、犀溪乡翁坑村翁坑桥,两座清朝古桥也在黄昏的余晖下,被大家摄入镜头……</P>
<P>打道回府时,大家还在为杨梅洲的意外美丽景色而兴奋……</P>
<P><STRONG>世界上唯一一座装有吊扇的贯木拱廊桥</STRONG></P>
<P>11月30日,天气又转阴。终于可以不用奔波着闲看城关里的古廊,大家恶狠狠地睡了个懒觉。</P>
<P>寿宁城关鳌阳镇仙宫桥、飞云桥、横溪桥、登云桥四座古廊桥。仙宫桥离我们住的宾馆不到200米。白天端详这座前两天差点失火的古廊桥,竟是另外的一种风情———它也许是世界上最豪华、使用率最高的一座贯木拱廊桥了。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装有吊扇的贯木拱廊桥,同时桥内还设有小卖部、茶座、纸牌场。张依伯守在这座桥上,经营着那个小卖部,算是以店养桥,但“热闹是热闹,生意却很不好”。</P>
<P>袁晓昊的日常生活中,数千次从这座桥上跨过,他也曾向无数的外地朋友推荐过,“这样的桥如果突然间消失了,不知该是如何地难过……”</P>
<P>在仙宫桥的下游200米处,是横溪桥。又称为升平桥,位于鳌阳镇古城门(日升门)右侧,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再重建。寿宁县文化馆副馆长龚迪发说,这两座桥目前都在申请国家级文物,正在审批中。</P>
<P>在登云桥,我们很难得地遇上此行的一位廊桥游客———一位从宁德专程来游廊桥的吴老师。老家在顺昌的吴老师,多年来一直想好好瞧瞧大面积的寿宁古廊桥,此次终于成行……</P>
<P>比较有趣的是寿宁县城不远处的步云桥:廊桥旁紧挨着建有一座石拱桥。为何一处建两桥?站在步云桥上,我们都纳闷。村民说,原来溪上只有一座廊桥供乡民来往,桥内供奉着神仙,而村民劳作挑粪,老人去世送葬,皆从桥上来往。桥旁观音阁的一老尼感于此举有对神仙不恭,遂发动村民集资,于1990年在桥边又建了一座石拱桥。如今,村民日常皆从石拱桥行走。廊桥由桥彻底完全升格为庙,于是水上桥、空中庙,成为寿宁廊桥中的独特风情……</P>
<P><STRONG>□小贴士</STRONG></P>
<P>贯木拱廊屋桥</P>
<P>贯木拱廊屋桥采用“大木相贯”,用榫卯技术使各木构件相连,与中国传统房屋木构架建筑风格一脉相承。其特点是通过各受力系统互相承压,靠内部牵拉稳定桥身。大部分贯木拱廊屋桥没有桥墩,特别适合山区洪水通过,而且建造技术简单。</P>
<P>根据史书记载,贯木拱廊屋桥的出现始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就是该桥的形制,但是到元代基本就消失了。全国现存贯木拱廊屋桥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我省目前只在寿宁、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有发现。目前唯有闽东尚有制造此桥的工匠。</P>
<P><STRONG>二日游遍十九廊桥</STRONG></P>
<P>合理安排,两天能看完寿宁的十九座廊桥,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看看大安公路边的崇善桥、仙峰路旁的升仙桥。以下是我们推荐的路线。</P>
<P>★第一日:早上七点从县城出发,先到芹洋,徒步走完芹洋四座桥:长濑溪桥、张坑桥、尤溪桥、尤溪上桥(中村桥)桥,中午回到芹洋原地。长濑溪桥和张坑桥将于不久后搬迁。</P>
<P>午饭后到下党看鸾峰桥和杨溪头桥,抓紧时间赶回县城看县城的四座廊桥:飞云桥、开平桥、仙宫桥、登云桥,其中横溪桥和仙宫桥离宾馆比较近,可在早上出发前先看。</P>
<P>晚上如果有条件露营的话可赶到坑底乡露营,否则在县城过夜。</P>
<P>★第二日:早上到坑底乡看比较集中的三座廊桥:小东桥、小东上桥、单桥;然后到杨梅州村看杨梅州桥,杨梅州桥环境最美。</P>
<P>午饭在坑底乡简单吃一下赶到犀溪乡李家山村看红军桥,然后返回南阳途中看一下犀溪的福寿桥、翁坑桥,南阳的溪南桥、回澜桥。</P>
<P>可以不回县城直接返榕。</P>
<P>
<P><STRONG>十九廊桥细细数来</STRONG></P>
<P>
<P>升平桥:</P>
<P>  位于鳌阳镇东门(日升门)右侧,俗称横溪桥。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嘉靖二十四年(1545)毁于火。明隆庆五年(1571)知县梁元杲重建,清乾隆十四年圮于水,乾隆四十三年(1778)再重建。1997年修缮时,拆去桥北端。</P>
<P>仙宫桥:</P>
<P>  位于鳌阳镇升平桥下约200米,也称玉带桥。始建不祥。清乾隆十四年(1749)圮于水,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1992年修缮。飞云桥:</P>
<P>  位于鳌阳镇后墩村内。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后毁。后建毁,现桥为民国27年(1938)重建。1995年曾修缮,两端桥堍用条石砌筑。</P>
<P>登云桥:</P>
<P>  位于鳌阳镇杨梅桥村,清乾隆三十六至三十八年造,也称杨梅桥。</P>
<P>长濑溪桥:</P>
<P>  位于芹洋乡长濑溪村上游1公里,清道光九年(1829)造。</P>
<P>张坑桥:</P>
<P>  位于芹洋乡张坑村西南约1公里,清道光八年造。1954年,寿宁县人民政府修缮。桥下有原桥墩孔,直径大者80厘米,小者20厘米。</P>
<P>尤溪桥:</P>
<P>  位于芹洋乡尤溪村东面,清道光十二年(1832)造。</P>
<P>尤溪上桥:</P>
<P>  位于芹洋乡尤溪村西面200米,清道光十二年(1832)造。清光绪十二年(1886)修缮。</P>
<P>杨溪头桥:</P>
<P>  位于下党乡杨溪头村南,1967年造。杨溪头桥是建造日期最晚的贯木拱廊桥,称得上是中国最年轻的贯木拱廊桥。同时,杨溪头桥拱跨37.6米,和鸾峰桥一样长,也是中国最长的贯木拱廊桥。</P>
<P>鸾峰桥:</P>
<P>  位于下党乡下党村南,清嘉庆五年(1800)造,也称下党桥。1964年修缮。鸾峰桥是寿宁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桥全长47.6米,单孔跨度37.6米,超过了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0.7米,堪称中国虹桥之最,是寿宁贯木拱廊桥的代表。</P>
<P>小东桥:</P>
<P>  位于坑底乡小东村东南1公里,清光绪四年造。桥中有两处用木板铺民床状,供行人躺卧歇息。</P>
<P>小东上桥:</P>
<P>  位于坑底乡小东村上游,清嘉庆六年造。</P>
<P>单桥:</P>
<P>  位于坑底乡猛虎林村南1公里,民国28年造。与寿宁其他木拱桥不同,此桥半封闭。且桥拱架圆木外7根内6根。</P>
<P>杨梅州桥:</P>
<P>  位于坑底乡杨梅州东北1公里。始建不详,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八年(1869)曾修。现桥为1937年重建。</P>
<P>红军桥:</P>
<P>  位于犀溪乡李家山村东北1公里。1937年3月12日,山洪暴发冲毁木桥,住在李家山村的范式人、许威等遭国民党军队和民团的围捕。此时,李家山的9位地下交通员,连夜赶制木筏,把他们抢渡过河。1954年福安专区副专员许威拨款建木拱桥,群众取名红军桥。</P>
<P>福寿桥:</P>
<P>  位于犀溪乡犀溪村南,清嘉庆十九年(1814)造,也称坝头溪桥。民国十九年有修缮。翁坑桥:</P>
<P>  位于犀溪乡翁坑村,清同治九年造。</P>
<P>溪南桥:</P>
<P>  位于南阳镇溪南村,1966年造。</P>
<P>回澜桥:</P>
<P>  位于南阳镇南阳村南,也称勃潭桥。清光绪十九年(1893)建,1959年拆建畜牧场。1964年重建。</P>
<P>  寿宁19座廊桥详细资料请见海峡都市报电子版(<a href="http://www.hxdsb.com/" target="_blank" >www.hxdsb.com</A>)</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发表于 2005-12-6 0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 align=center></P>
<P align=center></P>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color=#f70909 size=5>一跨廊桥 众生守望</FONT></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03504.jpg" border=1></P>
<P align=center>造风景的人在等你</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035041.jpg" border=1></P>
<P align=center>33份桥约</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035042.jpg" border=1></P>
<P align=center>郑多金</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035043.jpg" border=1></P>
<P align=center>袁晓昊</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035044.jpg" border=1></P>
<P align=center>周乃辉</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035045.jpg" border=1></P>
<P align=center>冯从妹</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035046.jpg" border=1></P>
<P align=center>龚迪发</P>
<P>
<P><STRONG>最痴迷的廊桥专家———龚迪发</STRONG></P>
<P>56岁的龚迪发说话语速相当平稳,他是寿宁县文化馆副馆长。这个人,被称为“桥痴”,关于他和廊桥的故事,在当地,已经是广为人知。他发现的33份桥约(如上图),现在成了国家二级文物。</P>
<P>龚迪发16年前从乡文化站调任到县文化馆,就把研究古廊桥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查阅各种古廊桥资料,遍寻各处古廊桥地址,实地考察每一座古廊桥,滕抄廊桥上记载的各种文字资料,拍下桥身各个方位的对比照片……他的足迹不但遍及全省各地廊桥遗址,还远至浙江省泰顺、景宁、庆元等地,实地勘察了200多座古桥,其中最后证实为木拱古廊桥的有80多座。</P>
<P>单位研究资金有限,他就“花最少的钱看最多的桥”,每次出行都自带干粮、开水,坐最便宜的车子,住最便宜的小旅社,不管刮风下雨,不找到廊桥不罢休,有时在穷乡僻壤间常常得步行几个小时才能走到目的地。每到一处廊桥,他一呆就是三四个钟头,从头到尾研究个仔细,甚至把桥头碑所有的碑文都拓印或抄录下来,带回去好好研究。</P>
<P>老龚也有很多烦恼,由于单位人少,他还要兼任会计、出纳、群众文化等工作,“只能拿出7成时间来做专业研究。”而他一年的工作经费,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区区2000元。</P>
<P>老龚刚从杭州参加完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回来,他认为,如果闽浙两省五县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也许会改变寿宁廊桥的命运。</P>
<P><STRONG>最铁杆的廊桥粉丝———行者俱乐部</STRONG></P>
<P>30岁的袁晓昊是寿宁国税局的一位公务员,他有个网名叫“鳌城浪子”,他说自己这个诨号叫了十几年,但真正被更多人知道,还是这几年的事情。因为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发地干起了宣传寿宁木拱廊桥的事情。</P>
<P>寿宁的经济并不发达,相关部门在宣传方面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和邻近的泰顺相比,来自民间的力量,就显得极为重要。袁晓昊他们成立了一个行者俱乐部,在城关胜利街上租了个小小房间,当作办公室。成员则每周都穿行在乡下,挖掘更丰富的廊桥资料,拍摄更多更美丽的照片。今年“五一”期间,他们在城关办了一场摄影展,据说引起了轰动,“很多寿宁人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身边的风景有这么美!”袁晓昊说。</P>
<P>俱乐部的队长曾良臻是当地一位干部,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行者俱乐部这一年多来,与浙江、福州、厦门等地的一些户外运动俱乐部加强了合作,每年都要接待好几支队伍。而每次有外地的队伍来,他们总是热情地接待,热心地带路,要求只有一个:游览完寿宁的廊桥后,一定要广为宣传。</P>
<P>行者俱乐部还拥有自己的网站“杨梅州在线(www.snlife.com)”,这个网站现在已经有1400多注册会员。依靠网站,他们联络了一大批喜欢廊桥的人,在逐步地扩大寿宁廊桥的影响。</P>
<P>这个网站每年的维护费用要几千元,浪子说都是他一个人出资,“没办法,寿宁是个穷地方,我也只能尽力去做。”</P>
<P><STRONG>最忠诚的廊桥守护者———冯从妹王光何</STRONG></P>
<P>在尤溪上桥,我们惊诧地发现,桥内神龛的位置是用水泥砖块修葺的,并且上方一片木材,也是新的。一问之下,原来这座桥几年前曾经遭受过一场很大的火灾。</P>
<P>于是,冯从妹出现在我们眼前。碰到她也是很有机缘的一件事情:当天上午,在拍尤溪上桥时,摄影师看到对面有个妇女,在犹豫着怕走入镜头,于是大声招呼:过来,没关系。妇女走过来了,有点羞涩地大声笑着,站在一旁。我们正在打听当年火灾的情况,她插了一句话:“那火就是我发现的。”</P>
<P>这个妇女便是冯从妹,30多岁的年纪,一开口说话就伴随着大声的笑。2002年农历九月十九日,正是民间认为的观音菩萨的诞辰,很多人依照习俗来到桥上烧香,结果埋下火灾的祸根。当天深夜两点,住在桥下方两百多米处的冯从妹,起床上厕所,猛然间发现桥上方的天空已经红了一片。冯从妹大惊之下,从家里冲出来,在黑黝黝的小巷子里边跑边叫:“着火啦,桥着火啦!”尤溪上桥把村子分成上村和下村,“我都跑遍了,全村的人都起来救火,要不整座桥都要烧掉了。”</P>
<P>为了避免再发生火灾,村民们把神龛位置用水泥砖块重建,虽然破坏了廊桥的整体美感,可在经济困难的当地,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P>
<P>而在下党乡鸾峰桥,则有人专门看护这座中国古建筑中单孔跨度最长的贯木拱廊桥。看护者是当地人王光何,82岁。我们东张西望时,他正在做神龛边的卫生。据王光何称,这里的香火相当旺。5年前,神龛曾被香客不小心烧毁过,并把神龛前的木地板烧出了洞,如今,用一整块铁皮补上,倒也省了许多心……</P>
<P><STRONG>最老的修桥工匠———周乃辉</STRONG></P>
<P>在寿宁,最后的造桥师傅郑多金广为人知,但修桥师傅却几乎不为人知。但在行程的第一天,我们就寻找到了82岁的修桥师傅周乃辉,这是寿宁现在最老的修桥师傅了。</P>
<P>多亏我们的司机老温,眼尖的他在尤溪上桥的桥梁上,发现了“修桥工匠周乃辉、周乃松、王运章”的字样,于是他就把这些名字抄在手上,后来一问尤溪村村民,果然,周乃辉现在就住在村子里。</P>
<P>82岁的周乃辉比实际年龄年轻,戴着眼镜,很有儒雅之气,满脸的恬淡,衣着整洁,只有脚上的解放鞋,让人恍然明白原来这是在乡下。</P>
<P>22岁,老周就开始做木(当地对木匠的称法),一直做到64岁,是位很出色的木匠,盖了非常多的大房子。但修桥,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在老周的记忆里,1968年修长濑溪桥,是铭刻得最深的往事。37年前,一场大洪水冲下来,长濑溪桥的8根桥梁只剩下3条了,整座桥几乎是摇摇欲坠。这个时候,老周带着他的几个徒弟上阵了。</P>
<P>要重新安装的桥梁长4丈(12米多一点),尾径达到40厘米,真是庞然大物。桥面距离水面有十几米高,如何把桥梁吊上去,是个很大的工程。“最多时还叫了10个劳力来帮忙,”老周说,“打桩、立架,用绳索一点一点地往上吊,很危险。”修长濑溪桥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的工钱是一元,“还好都是政府拨款,县里批了1700块钱。”</P>
<P>“那时候修有用洋钉了,两寸半长的。”老周告诉我们。造廊桥都是不用任何铁钉的,但终于在修桥的时候,给用上了。周乃辉一共修了4座桥,除了一座前几年被拆掉外,其余三座都还保存完好。</P>
<P>老周很缓慢地用当地方言说着自己的往事,我们需要翻译才能听懂。在问到他的家人时,他的脸色瞬间阴暗下来———这位寿宁最老的修桥师傅,如今孤独地生活着。我们只是偶然地在他的生活里投下一丝波痕,就像是一座廊桥上的对联:来来暂止行复行,去去虽遥坐一坐。</P>
<P><STRONG>最后的造桥师傅———郑多金</STRONG></P>
<P>12月1日下午3点,我们见到造桥师傅郑多金,这是中国大地上最后能造木拱廊桥的主墨师傅了,他从19岁开始造桥,一辈子造过12座大桥,2座小桥。</P>
<P>郑多金住的房子是一座修建于百多年前的老房子,已经是破败不堪,非常阴暗。于是我们就在路边摆下一条板凳,坐下聊天。</P>
<P>老郑的父亲郑惠福是坑底乡一带有名的木匠师傅,主持盖过86座房子,却不懂造桥。同村祖传建造木拱廊桥的匠师徐泽长决定物色衣钵传人时,郑惠福按当地习俗拜其为师,学习造桥技术,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造桥之旅。</P>
<P>郑惠福手艺卓绝,一生共主持建造了11座廊桥,足迹遍布寿宁、福安乃至浙江泰顺等地,郑多金19岁就跟随父亲四处奔走。郑惠福一生授徒过百,但最终只把绝技传给郑多金。</P>
<P>76岁的老郑从1967年最后造下杨西头桥后,已经封墨至今。前段时间,老郑刚去顺昌县指导修建一座廊桥,花了20多天时间。现在邻近的一些县市,要建造廊桥,总是会有人来请他去把把关。</P>
<P>2002年,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组赴闽浙两地拍摄专题片《虹桥寻踪》,慕名拜访郑多金,并准备了木料,在坑底乡的小东桥不远处,请老人现场搭制木拱廊桥。7天后,郑多金就建好桥身,节目播出后,引起了轰动。</P>
<P>如今老郑和老伴生活在一起,生活非常艰难,靠种辣椒卖点钱,一年可以种1000斤,每斤一元。说起目前的生活,老郑显得很沉重,“今年还可以种辣椒,明年就不知道种什么了。”</P>
<P>他有两个儿子,但大儿子有病,小儿子自己的孩子也多,又怎么能照顾得上老人呢?当天他老伴还上山去自己砍柴烧。他家没有电视,晚上只好到邻居家去看电视,8点就睡觉,早上6点就起床,如果天气好,他是要到菜园子里去忙活的。</P>
<P>老郑说政府对他有照顾,一个月给他50元钱。每年从浙江等地都有很多人过来看他,表示对他的尊敬,但在本地,他只是被看成个造桥师傅而已。他有个大孙子,20多岁了,在泉州打工,砸石头,这个造桥世家,现在后人已经完全与廊桥无关了。</P>
<P><STRONG>□小贴士</STRONG></P>
<P>桥约</P>
<P>桥约也称桥批,是当年建桥董事、投资方和造桥工匠签订的建桥合同,一般为毛边纸或宣纸,用毛笔竖式书写。桥约书写内容通常为:董事、缘首某某等人为建造或重修某地某桥,今请得木匠某某造桥。</P>
<P>面议内容主要有:一是建桥方提出所建桥的长度、高度、宽度,桥面上立几扇柱子,桥内建板凳、神龛等;二是若为拆旧桥重建,则提出要拆换何处桥苗、桥面板、枋檩木若干;三是桥台的高度、宽度、厚度、篾绳、铁钉由何方筹备,有的连工匠墨斗用的墨斗线是自备还是建桥方供给也写上;五是除木匠外,建桥台的石匠,盖桥屋的泥水匠等由谁负责;六是总造价多少,如何兑付;七是每月初一、十五以及敬神福仪开支,上梁的花红(给主墨工匠的红包)开支数额等;八是双方中如有一方违约罚款情况等。而后书写签约时间、签约人姓名(盖章或画押)、见证人、代笔者。</P>
<P>在时间后面还要慎重书上骑缝字(多为吉祥词),最后常在左上角书上“大吉”等字。若有添补遗漏约定,也还要再由书写人签字画押,以示慎重。</P>
<P><STRONG>廊桥遗梦几番兜转</STRONG></P>
<P><STRONG>过去,</STRONG><STRONG>宋朝虹桥再现闽浙大地</STRONG></P>
<P>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横跨汴水两岸的那座虹桥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赵州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梅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他三座桥梁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了画中。后来据说这种造桥技术失传了,这种木桥也神秘地消失了。</P>
<P>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和唐寰澄编写《中国古桥技术史》,专家们在考察中发现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在闽浙大地重现。</P>
<P>其中闽东山城寿宁县内完整的贯木拱廊桥有19座,居全国首位,而且都很古老,这在世界上是极其罕见的。从年代序列上讲最齐,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中华民国,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P>
<P><STRONG>现在,</STRONG><STRONG>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举行</STRONG></P>
<P>2004年金秋,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等地的中国廊桥研究者们,会聚在浙江省庆元县,首次在国内召开浙闽两省木拱廊桥保护与开发研讨会。会议一致通过了“开展浙闽两省木拱廊桥保护开发区域合作”的倡议书,并成立了中国廊桥保护与开发协会筹备委员会。</P>
<P>2005年11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浙闽廊桥研讨会升格为“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市与泰顺县举行。包括来自美国、芬兰及国内著名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纷纷表达了对廊桥的看法,对如何挖掘廊桥内涵及对廊桥的保护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P>
<P>上海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前不久刚向美国地球观察组织提交了一项关于泰顺廊桥的项目,并得到了肯定,在今后两年内,该组织将组织来自全球各地的志愿者前来泰顺考察、调研,将廊桥再次推上国际文化舞台。</P>
<P><STRONG>未来,</STRONG><STRONG>闽浙联合申报世遗</STRONG></P>
<P>据调查,在泰顺、景宁、云和、庆元及相毗邻福建省的寿宁、屏南等地均存有数量不少的木拱廊桥,如果集中两省或数省的人力物力,再经过精密的策划运作,当比单独以泰顺廊桥申报更有成功的可能。</P>
<P>去年12月,浙江省文物局就是以“景宁、泰顺、庆元和福建寿宁”四县联合“申遗”的方式,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杨新平表示,申遗的过程更是一个保护的过程。文化遗产并不只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如果只把廊桥申遗目的停留在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等上面,那不是一个高水准的眼光。</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4

回帖

206

主题

1万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35000

终身荣誉勋章

发表于 2005-12-6 05: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FONT face=宋体>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与寿宁为邻的浙江泰顺,其廊桥之旅已达到如火如荼之势,但其真正的贯木拱廊桥才6座,而寿宁的同类桥数量多其三倍,却至今藏在深闺无人识。这让我们面对那些造型精美却又日渐苍老于溪流之上的廊桥而默然无语……</FONT><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回帖

216

主题

2129

金币

师长

流浪

积分
9139
QQ
发表于 2005-12-7 04: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蓟县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枫林畅想</I>在2005-12-5 14:26:03的发言:</B>
<P>感谢浪子,一个年纪想仿的帅哥,还有那位馆长,以及为廊桥保护而奔波的人们。事实上,也只有这些人,才是保护这一遗产的中坚。作为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寿宁人,现在能做的只是精神上的支持。</P></DIV>[]佩服、感谢这群帅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回帖

216

主题

2129

金币

师长

流浪

积分
9139
QQ
发表于 2005-12-7 04: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蓟县
<P><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035042.jpg" border=1></P>
<P>原来是他呀!名字陌生,人好熟悉哦。</P>
<P>政府对他有补助吗?我觉得他是挺苦的。</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发表于 2005-12-7 04: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非你不可</I>在2005-12-6 20:12:27的发言:</B><BR>
<P><IMG src="http://www.hdzxw.com/hdcity/uploadfiles_8904/200512/n200512050035042.jpg" border=1></P>
<P>原来是他呀!名字陌生,人好熟悉哦。</P>
<P>政府对他有补助吗?我觉得他是挺苦的。</P></DIV>
<br>每月50元低保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NLIFE贵宾

团长

发表于 2005-12-8 03: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
<P>有个建议,你们应该买几份当天的报纸,给寿宁的每个副处以上干部送一份。我这边看不到全省版的。或者,给他们每人发条短信,让他们抽空去看看,。当然,我觉得,最遗憾的是,寿宁发行海峡都市报每天才几份,有几个在寿宁的寿宁人看到呢?海峡都市报有这个气魄,寿宁却不容易看到,闽东日报人人都有,却没有篇幅容纳。</P>
<P>关键是,这次国际研讨会,寿宁领导层有什么动静。否则,热闹的是浙江,寿宁只是观众或者说他们边缘客人而已。</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蟾溪巷71-1号四楼(中医院河对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2-8 0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