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家乡父母的杂货铺(散文) 匡天龙 端午节, 诗人们登护国山观云海,泛舟匡家湖赏渔火,访文庙寻古,于乡野听民歌。湖北监利汴河剅口绿杨柳的层峦叠翠、古朴村落,承载着江汉平原大地的乡愁记忆;匡家湖的烟波浩渺、渔舟唱晚,流淌着水韵江南的静谧与诗意。此次采风,既是脚步的抵达,亦是心灵的溯源——在田间地头的烟火气中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于湖光水色的交响里聆听生态文明的回响。-------题记。 洪湖岸边是家乡。老式算盘、木制货柜、手写账本……父母的杂货铺在匡家祠堂村村口矗立了五十多年。褪色的红漆铁门上,“军属光荣”的铁牌子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那是父亲作为一个退伍兵的荣誉。走进这间铺子,仿佛一脚踏进了上世纪80年代,扑面而来的酱油、糖果和煤油混合的特殊气味,从我记事起就没变过。 锈迹斑斑的台秤摆在柜台一角。父亲在世时,每次称重前都会用抹布仔细擦拭,然后小心翼翼地拨动砝码。这个台秤已经称过几代人的日常所需,从供销社按计划供应的食盐、煤油等物质,到市场经济下的食用碱、红糖等,秤砣上刻着“公平交易”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偶尔会有老邻居进来买包盐或者一瓶酱油,顺便聊上几句。更多时候,杂货铺安静得像一幅泛黄的老照片。 木质货柜的抽屉里还留着父亲记的账本,泛黄的纸页上是他工整的字迹。老式算盘摆在柜台的一角,木珠已经被磨得发亮,那是父亲当年用来计算账目的工具。 父亲走后,母亲接过了杂货铺的生意。这铺子是父亲留给她的念想。每天清晨,她都会把门口扫得干干净净,把货架上的商品摆得整整齐齐。傍晚时分,她就坐在父亲常坐的那把藤椅上,望着门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发呆。这间杂货铺就像个时光容器,装着父亲留下的温度,装着母亲绵长的守候,也装着我们永远回不去的童年。 渐渐地,街上的超市越来越多。村里的老人们还是习惯来这里买东西。他们和母亲聊着家长里短,母亲总是安静地听着,手上的活计却从不停下。她拨弄算盘的手法越来越熟练,却始终学不会父亲那种潇洒的架势。 每次回家,我都要在杂货铺里坐上一会儿。摸摸父亲用过的算盘,看着母亲佝偻着身子整理货架,闻着那股熟悉的味道。这里的一切都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仿佛父亲只是出门进货去了,随时都会推门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