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祠庙龙蛇 石勒燕然】之九
余元钱
题海口五公祠
朱 采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此志;
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注释]
1.朱采(1833—1901年),字亮生,浙江嘉兴人。咸丰优贡,光绪时官至琼崖道台。有《清棻阁集》。此联是作者任琼崖道台时,为“五公祠”而题撰的。
2.五公祠,在今海南省海口市和琼山县府城镇之间,与苏公祠(纪念苏东坡)毗邻。五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祭祀唐宋间五位被贬谪流放于海南的爱国忠臣,有“海南第一楼”之称。这五位名臣是唐代丞相卫国公李德裕,北宋宰相忠定公李纲,南宋宰相忠简公赵鼎,枢密院编修忠简公胡诠和参政庄简公李光。
3.李德裕(787—849年),唐赵郡(今河北)人。任丞相时,力主削藩,执政6年,封卫国公,后遭以牛僧儒与李宗闵为首的奸党打击,贬潮州司马,再贬崖州(今海南海口)司户,卒于贬所。
4.李纲(1083—1140年),北宋邵武人(今属福建);他坚主抗金,反对议和,为议和派所排挤。宋高宗赵构即位,起用为相,但因反对高宗退避东南、力主进取中原,为谗言诽谤,罢相去位。
5.赵鼎(1085—1147年),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南宋大臣,累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仆射兼枢密史,与张浚并相。他力图复兴,荐用岳飞,反对议和,忤秦桧,被贬岭南,移吉阳军(治今海南三亚厓城),3年后不食而死,世称宋中兴贤相。
6.胡铨(1102—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3年)进士,绍兴七年(1137年)任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因上书宋高宗请斩议和派秦桧等,被贬为福州签判。议和之后,议和派诬他上书妄言,予以除名,押送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管制,后又被贬至海南岛南部。孝宗继位后,起用为国史院编修官、暂代兵部侍郎等,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7.李光(1077—1159年),字泰发,宋上虞(今绍兴东北部)人。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绍兴初年擢任吏部尚书。绍兴八年(1138年)因反对秦桧向金兵议和而遭秦桧嫉恨。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中丞万俟卨(mòqíxiè)诬其阴怀怨望,乃贬滕州,后转至琼州(今海南省海口)贬居11年。秦桧死后复任左朝奉大夫,未到任而卒于途中,年82岁。
上联歌颂五公皆是以国事为重,敢于犯颜直谏,置身家性命于不顾的忠臣良相,具有万难不辞的坚韧意志,他们虽屡遭权奸的排挤和迫害,仍矢志不渝,为后人所敬仰。
下联借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意,于盛赞五公的同时,寄厚望于后起之辈,要“群才奋起,莫负斯楼”,意谓不要辜负先贤们“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先其所忧,后其所乐”的爱国忧民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襟,以及不屈不挠的高风亮节。
此联明白如话,清新晓畅,但又对仗工整。上下联前半部采用自对法,后半部采用互对法,手法机巧谙熟。唯上联中“千般”之“般”为平声,按对联格律在本句中失之无交替,在对句中则失之未相对立。若改用“千样”、“千种”、“千次”,虽合平仄格律,但其意则远逊于“千般”,因而从不以词害意计,当先就意,而后就格律。
五公祠题联不少,其中有无名氏所撰两副可与前联相媲美,不妨顺录于下,以供众赏:
其一
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之海外;
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其二
于东坡外,有此五贤,自唐宋迄今,公道千秋垂定论;
处南海中,别为一郡,望烟云所聚,天涯万里见孤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