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9|回复: 15

[体育/游泳/单车] 运动损伤( 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复制链接]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发表于 2006-9-23 20: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p></p><p><strong><font size="5">3.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br/></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4. 两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简易急救技术 (如何止血)</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5楼 小腿后侧肌肉疼痛</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6楼 运动性腹痛</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7楼 运动时出现头昏、头晕或头痛是什么原因?怎么办?</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8楼 为什么锻炼时有时会感到腹痛?</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9楼 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10楼 为什么锻炼后第二天才出现肌肉酸痛?应怎样防止?</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11. <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避免游泳运动损伤</span></span></font></strong></p><p><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strong><font size="5">12. 各种损伤处理</font></strong></span></span></p><p><strong><font size="5">14.15.意外骨折之后如何处理<br/>&nbsp;</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16.意外骨折之后如何处理</font></strong></p><p><strong>运动损伤即在运动过程中及之后发生的各种伤害及并发症。了解运动损伤的特点可以早点做出预防和准备,正确的了解急救方法、诊断治疗对减轻症状和损伤有很大的帮助。 <br/>健身的目的是为健康,但由于不正确的锻炼方法造成运动损伤这就不值得了: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一些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参加有氧运动,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有不适合有氧运动的家族病(比如:心脏疾病、哮喘等),并了解自己的身体检查情况:有心脏或其它因参加运动会使病情加重的人,应该先治病或参加康复锻炼,之后才能参加锻炼。 <br/></strong></p><br/><br/><br/>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运动损伤探源 <br/><br/><br/>在健美、健身锻炼中,很多人重视了锻炼前的热身运动和伸展练习,但运动损伤仍时有发生。为此,本人到健身场所进行了多次调查,经综合分析,觉得下述几个因素与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br/><br/>一、体力准备不足 <br/><br/>起因:锻炼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符合要求的重量练习。 <br/><br/>过程:锻炼者未能结合自身能力,盲目追求或模仿他人的训练重量,练习中动作不平衡、僵硬,以致引发损伤。 <br/><br/>防护:正视自身的力量训练,努力提高主动肌与对抗肌、协同肌、支持肌的协调能力。 <br/><br/>效应:当肌肉具备足够的力量或肌肉间的协调配合能产生足够的力量时,就能按要求进行重量练习,极少发生损伤。 <br/><br/>二、对柔韧性缺乏认识 <br/><br/>起因:锻炼者不具备动作所需的关节活动幅度。 <br/><br/>过程:锻炼者不了解动作解剖特点(单关节或双关节动作),加上关节柔韧性差,在完成动作时脊椎和四肢关节都处在易伤的位置,因而易引发损伤。 <br/><br/>防护:加强柔韧性练习,特别注重力量柔韧性练习;增加关节活动的幅度。 <br/><br/>效应:当柔韧性提高,具备力量动作全幅度所需的柔韧性时,就能积极有效地防止损伤。 <br/><br/>三、不重视正确姿势 <br/><br/>起因:锻炼者误认为健美、健身练习与动作姿势是否正确无关紧要。 <br/><br/>过程:由于不重视动作姿势是否正确,在练习过程中就没有充分的稳定肌肉力量来完成动作,以致引发主动或被动肌群损伤。 <br/><br/>防护:认识正确姿势在锻炼中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正确姿势的要领,反复体会获得稳定肌肉力量所需要的正确姿势。 <br/><br/>效应:姿势正确就能避免损伤,并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在深蹲和硬拉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br/><br/>四、对小肌肉力量认识不够 <br/><br/>起因:误认为健美只需大肌肉块,健身只需表面肌群。 <br/><br/>过程:器械锻炼常常要做双关节、多平面以及旋内旋外等多类型的运动,一旦小肌肉不能承担练习重量时,就会引发损伤。 <br/><br/>防护:充分认识小肌肉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学习运动解剖学知识,提高训练质量;加强热身或牵伸、旋转练习,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br/><br/>效应:小肌肉力量的加强,可预防肩、肘、髋等部位的损伤。 <br/><br/>五、对器械的功能了解不够 <br/><br/>起因:初学者对各种器械都感兴趣,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br/><br/>过程:器械的锻炼功能是依据运动解剖学和力学原理设计的,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若盲目模仿他人练习,则容易引发损伤。 <br/><br/>防护:教练员和健身房老板要介绍器械的功能、使用方法和要求;新学员初上器械不加重量,体会和熟悉器械性能;用杠铃、哑铃、壶铃练习时注意自我保护。 <br/><br/>效应:熟悉器械性能,反复练习体会,可预防损伤现象的发生。 <br/><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br/><br/><br/>原址;<a href="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51" target="_blank"><font color="#261cdc">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51</font></a>
        <br/><br/><br/><br/><br/>由体育运动或训练引起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部位的损伤谓之运动的损伤。主动预防损伤,比发生损伤后再去治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预防呢? <br/><br/>训练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对于不同性别、年龄、水平及健康状况的人,训练时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例如,年龄小的在训练内容上,应把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结合起来,并以全面身体训练为主;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比较起来训练时间要短些,强度、密度要小些。 <br/><br/>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运动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地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在进行准备活动时,既要躯干、肢体的大肌肉群和关节充分活动开,同时也要注意各个小关节的活动。准备活动还应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内容。 <br/><br/>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在间隔时间内,一些运动员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他们茬每组练习后往往站在一旁不动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松跑。这样并不能加快机体疲劳的消除,再进行下组练习时还易出现损伤。由于各个项目的练可内容不同,间隔放松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例如,着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在间隔可做些放松慢跑;着重于下肢的项目结束后,可以在垫子或草地上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改善血液的供给,另外也能使活动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这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伤有着积极意义。 <br/><br/>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且过重而引起运动伤。例如,膝关节半蹲起跳动作过多,易引起髌骨损伤;过多地练习鸭步可引起膝内则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因此,在训练中应避免单调片面的训练方法,防止局部负担量过重。 <br/><br/>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河。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的练习可以防止膝关节损伤,而防止肩关节伤则应加强三角肌、肩胛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练习。 <br/><br/>除上述几条以外,搞好医务监督,遵守训练原则,加强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内容。 <br/><br/><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运动损伤急救 <br/><br/>原址:<a href="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52" target="_blank"><font color="#261cdc">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52</font></a>
        <br/><br/>两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简易急救技术 <br/><br/>1、止血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在开放性损伤中血管因受伤破裂,而致血液自伤口向体外流出称外出血。这里介绍外出血的止血法: <br/><br/>(1)加压包扎法: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易于凝结,在伤口部盖上消毒熬料,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br/><br/>(2)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br/><br/>(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出血,不易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缚扎于出血部的近心脏端。应用止血带,不能直接压在皮肤上,而先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等软物包垫好,将伤肢高抬,再扎上止血带,其松紧度以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缚后以肢端腊色为宜;如果呈紫红色则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如系上肢应每隔20-30分钟,如系下肢应每隔45-60分钟放松一次,凡上止血带后的伤者,必须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与时间,并应迅速送医疗单位。 <br/><br/>2、包扎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扎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现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 <br/><br/>(1)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开始和终结。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br/><br/>(2)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br/><br/>(3)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关较大的部位。 <br/><br/>(4)“8”字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形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每圈压过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br/><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table><tbody><tr><td width="98%"><p align="center"><font size="5">&nbsp;&nbsp; <b>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b></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5">小腿后侧肌肉疼痛</font></p></td></tr><tr><td width="100%" colspan="2"><p align="center">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1.小腿后侧的肌肉是腓肠肌与比目鱼肌,通常运动训练容易受伤的肌肉是腓肠肌,判定时是以脚踝进行足底收缩动作是否增加疼痛感来判定。<br/><br/>  2.运动后出现腓肠肌疼痛的现象,在肌肉拉伤的分级上是最轻微的肌肉伤害, 显示拉伤的状况还不严重,只要适当的按摩与热疗即可。<br/><br/>  3.造成训练后肌肉疼痛的原因,才是必须特别注意的部份。由于比赛已近,增加训练的强度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增加训练的内容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br/><br/>  a.增加的训练量与强度是否太高太快 (比如比赛一周前的早晚训练 可能使肌肉的负担显着增加)。<br/><br/>  b.训练后的恢复不足 (包括训练的间隔时间是否充足、有否在训练前后适当 伸展训练肌肉、训练后有否进行全身肌肉的放松活动、睡前与睡醒后有否进行特定部位[小腿后侧]的热疗与按摩)<br/><br/>  c.训练课表有否周期化的安排。以比赛的当天前推,周期化的训练课表 (通 常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内容包括) ,可以达成体能巅峰的训练控制,避免比赛时出现不正常的体能或表现状况。<br/><br/>  d.小腿前后侧肌肉肌力的比例是否正常。通常小腿的后侧肌肉能力比前侧强 很多,不大容易出现因为肌力比例不正确的肌肉拉伤。所以小腿前方的过度使用伤害比小腿后方的伤害还普遍.<br/><br/>  e.跑步的动作是否有太多脚踝的推撑动作,或者脚踝推撑动作的时机太早或 太长,增加脚踝足底收缩的负荷,比较容易出现腓肠肌的疲劳。这部份可以进行脚踝足底收缩或直立推登脚踝的重量训练来增进腓肠肌的肌力。<br/><br/>  4.如果,这几天在练习时出现腓肠肌的疼痛 (意思是练习时不是练习后) ,则应这两天仅进行伸展操、热身活动与栏架的基本动作练习 (在不出现疼痛的情况下) ,在适当的休息后,反而可以进行强度更高的训练</p><p align="left"> </p></td></tr></tbody></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table height="574"><tbody><tr><td width="93%" height="49"><p align="center"><b><font size="5">运动性腹痛(一)</font></b></p></td></tr><tr><td width="100%" colspan="2" height="517"><p align="left">&nbsp;&nbsp;&nbsp; 腹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运动时会发生,尤以中长跑、竞走、自行车等项目发生较多。运动时腹痛的原因极为复杂,不单是由于运动引起了机能失调和肝脾淤血等,而且还可能融合着各种腹部内科疾患,例如可能是由于慢性疾病因激烈运动而导致急性发作,或由于运动时发生了急腹症等,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及是鉴别诊断,妥善处理,防止意外。<br/><br/>  腹部的解剖位置和分区<br/><br/>  明确腹部的解剖位置,对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是准确诊断的前提。腹部专指胸郭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脏器。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相当于第10肋)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右锁骨中点与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br/><br/>  腹腔器官在各区腹前壁的投影如下:<br/><br/>  右季肋区——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上腺等。<br/><br/>  腹上区——肝左叶、胃幽门部及胃体一部分、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腺、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br/><br/>  左季肋区——胃、脾、胰尾、结肠脾曲、左肾上部、左肾上腺等。<br/><br/>  右腰区——升结肠、右肾下部、部分回肠、右输尿管等。<br/><br/>  脐区——大网膜、肠系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胃大弯(胃充盈时)、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br/><br/>  左腰区——降结肠、部分空肠、左肾下部、左输尿管等。<br/><br/>  右髂区——盲肠和阑尾、回肠下端、右侧卵巢及输卵管(女)、右侧精索(男)、淋巴结等。<br/><br/>  腹下区——膀胱、子宫(女)、乙状结肠一部分等。<br/><br/>  左髂区——乙状结肠大部分、左侧卵巢及输卵管(女)、左侧精索(男)、淋巴结等。<br/><br/>  腹腔内脏器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随体型、体位、年龄、胃肠道充盈情况及腹肌紧张程度等而有所改变。对腹内器官除掌握其一般的位置关系外,尚充分了解其个体差异,只有如此才有助于对腹痛的诊断。</p><p align="left"> <table height="1356"><tbody><tr><td align="left" width="100%" height="47"><p align="center"><b><font size="5">运动性腹痛(二)</font></b></p></td></tr><tr><td align="left" width="100%" height="1301"><p align="left">&nbsp;&nbsp;&nbsp; <b>腹痛的分类及诊断</b><br/><br/>  腹痛,按病情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br/><br/>  急性腹痛发病急骤,病情复杂,变化快,危险性也较大,并且与运动中腹痛混痛混溶在一起的情况较多,应特别注意,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进行有效的处理。<br/><br/>  腹痛的诊断应以询问病史、体检为主要依据,采用西医的视、触、叩、听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相结合的方法为基本措施。<br/><br/>  诊断步骤<br/><br/>  (一)病史<br/><br/>  采集病史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应力求克服片面性和表面性,重点应在腹痛方面。<br/><br/>  1.年龄与性别——年龄小以肠道寄生虫、肠套迭、梗阻等较多,青壮年以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胆道蛔虫症、胰腺炎较为多见,中老年以胆石症、胆囊炎、肿瘤及乙状结肠扭转等发病率高。以性别来看,溃疡病急性穿孔、泌尿系结石男性多于女性,急性胰腺炎女性多于男性,并有卵巢囊肿、宫外孕破裂。<br/><br/>  2.过去病史——慢性病急性发作时尤需了解过去病史、手术史、月经史和生育史,以使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br/><br/>  3.起病情况——先驱症状对鉴别疾病的性质有一定帮助,如先有发热,呕吐,后有腹痛者,常为内科疾患,先有腹痛,后有发热,呕吐者,常为外科急腹症。<br/><br/>  另外,起病的缓急,对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起病急剧并且情况迅速恶化者,多见于实质性脏器破裂、空腔脏器穿孔或急性梗阻、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等;而开始腹痛较轻,以后才逐渐加重者,多为炎症性病变。<br/><br/>  4.腹痛<br/><br/>  腹痛为急腹症及运动中腹痛共有的症状,也是鉴别诊断时的重要依据。下面就痛的部位、规律、性质、程度及放射部位几点进行叙述:<br/><br/>  疼痛的部位——一般来说,起病时最先疼痛和疼痛最显著的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据脏器位置可做出初步判断。<br/><br/>  疼痛的规律——可分为两种。持续的钝痛或隐痛,多表示炎症或出血性病变。阵发性痛,多表示空脏脏器发生痉挛或阻塞病变。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疼痛加重,表示炎症和梗阻同时存在。<br/><br/>  腹痛的性质——这常反映腹内脏器病变性质。例如,突然发生刀割样烧灼痛,迅速波及全腹,多属空腔脏器穿孔。阵发性钻顶痛,则是胆道、胰管或阑尾蛔虫病的特点。持续性胀痛,则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胃扩张或实质性脏器肿胀所致。阵发性绞痛牵扯腰背,要考虑到小肠扭转的可能。<br/><br/>  疼痛的程度——腹痛剧烈者,表明可能有肠扭转、卵巢囊溃肿蒂扭转、泌尿系结石病、急性胰腺炎、空腔脏器穿孔、胆道结石或胆道蛔虫等。腹痛较轻者,可能是阑尾炎或肠系膜淋巴结炎等,而隐痛者多为慢性疾病。<br/><br/>  腹痛的程度受个体对疼痛的敏感和耐受性的差异影响很大,应予注意。<br/><br/>  腹痛的放射——腹腔炎症、出血,可刺激左右隔肌,疼痛分别向左右肩部放射。刺激后腹壁,则疼痛向腰背放射。输尿管结石、子宫附伴病变,常向下腹及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直肠、膀胱及子宫病变,疼痛放射到骶部。<br/><br/>  5.急腹症与伴随症状<br/><br/>  在急腹症腹痛的同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小便异常、寒热、出汗等症状,对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br/><br/>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常继腹痛之后发生。例如,早期呕吐,多属反射性的(如急性阑尾炎早期、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当呕吐伴随阵发性腹绞痛时,是空腔脏器梗阻的征象,如肠梗阻、胆道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梗阻。<br/><br/>  从呕吐物性状看,呈咖啡色,有腥臭味,可能系胃出血,急性胃扩张或膈疝;粪臭性呕吐物,是低位或麻痹性肠梗阻的特点;吐大量鲜血,可能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咖啡色血液,多为溃疡病出血;吐蛔虫,应考虑胆道蛔虫症。<br/><br/>  从腹痛伴随大便情况来看,胃肠扭转和梗阻,无排便或排气;便血急性者,可见于肠套迭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腹泻,则常见于肠道慢性炎症。<br/><br/>  腹痛伴血尿者,为泌尿系疾患。<br/><br/>  腹痛伴高热,可见于腹腔脏器脓肿、右下大叶性肺炎,化脓性胆囊炎等。<br/><br/>  腹痛伴随休克者,见于急性腹腔内出血、急性胃肠空孔、中毒性休克、心肌梗塞等。<br/><br/>  (二)体检<br/><br/>  在通过问诊掌握病史之后,应进行体检,可采用摸、听、敲等方法对腹部进行检查,进一步证实问诊时掌握的情况;如触摸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以及腹部有无肿块,在何位置等。<br/><br/>  运动现场诊断急性腹痛时,思路必须广阔,切忌主观片面。首先必须掌握全面材料,包括运动者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饮食及生活制度、准备活动情况等。<br/><br/>  通过问诊和初步体检,应对疾患做出初步判断:是属于急腹症还是运动性疾病——运动中腹痛。特别应该指出,必须在排除急腹症之后,才能确立运动性疾病——运动中腹痛的诊断,否则将会铸成大错。<br/><br/>  对不典型病例不宜过早作出结论,不应纠缠在鉴别诊断问题上,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宜随便应用吗啡或其同类药物,这样会掩盖疾病的真象。如属急腹症,可根据病情迅速处理或送医院,由内科医师主持治疗,以免延误时机,造成医疗差错或发生事故。</p><p align="left"> <table height="1437"><tbody><tr><td width="100%" height="61"><p align="center"><b><font size="5">运动性腹痛(三)</font></b></p></td></tr><tr><td width="100%" height="1368">  <p>&nbsp;&nbsp;&nbsp; 运动中腹痛及其原因<br/><br/>  运动中腹痛是由激烈运动引起的一时性的机能机能紊乱,不应是疾病,随着运动停止,症状可以逐渐缓解。其产生的原因如下。<br/><br/>  (一)胃肠痉挛<br/><br/>  多因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离比赛时间过近或吃得过饱、喝得过多(尤其是冷饮),或因吃的是产气食物和不易消化食物(豆类、薯类、牛肉等)而发病。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多在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胀痛、严重者可产生绞痛。<br/><br/>  运动训练安排不当(如空腹训练、胃酸分泌过多或吸入冷空气等),可能引起胃部痉挛。<br/><br/>  另外有些因素可能引起宿便,使粪便过于干燥,刺激肠粘膜而引起痉挛疼痛。引类疼痛多发生在左下腹。蛔虫或其它寄生虫所致疼痛,多发生在脐周围。<br/><br/>  (二)肝脾区疼痛<br/><br/>  运动有时可引起肝脾区疼痛,其原因如下。<br/><br/>  如果发生在运动早期,其原因多为准备活动不足,开始速度过快,内脏器官活动与运动器官不相适应,在内脏器官功能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活动水平时就加大运动强度;特别是如果心肌收缩较差时,会引起搏动无力,大量的下腔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血液大量淤积在腹腔、肝和脾,而肝脏的门静脉无静脉瓣,连接门静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这种解剖结构的特点不但能造成肝部血液回流,更会发生肝、脾郁血性肿胀,使门静脉压力增高和肝脾被膜牵扯产生疼痛或胀痛。<br/><br/>  发生在运动早期的第二个原因,是呼吸节律紊乱。剧烈运动时,呼吸变得不均匀,没有节律,使呼吸变得表浅,频率过快,从而造成呼吸肌疲劳,甚至痉挛,而膈肌痉挛本身即可引起疼痛,又由于呼吸肌疲劳和痉挛减弱了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同时呼吸短浅,胸内压较高,也会妨碍下腔静脉的回流,也会造成肝、脾淤血性肿大或肝、脾被膜紧张而引起疼痛。<br/><br/>  肝、脾悬重韧带紧张牵扯,亦能引起疼痛,多发生在运动中后期。<br/><br/>  最近有报道,运动中肝脾未见淤血,肝区疼痛是因为激烈运动时肝糖消耗增多,热量释放猛增,局部温度明显升高,使肝细胞膨胀,与横膈膜的磨擦加剧,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的。<br/><br/>  (三)腹直肌痉挛<br/><br/>  多在运动后发生,诊断容易,发生位置表浅,用手可触及腹直肌痉挛情况,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大量排汗,盐分丧失,水盐代谢失调所致。<br/><br/>  (四)腹部慢性疾病<br/><br/>  运动者原有慢性阑尾炎、溃疡病、慢性盆腔炎或肠道寄生虫等,参加激烈活动时,由于受到振动和牵扯即可产生运动中疼痛,这种腹痛部位与原来病痛部位一致。<br/><br/>  苏联斯柯里尼克对150名运动员测量结果表明,“肝痛”的运动员的肝血流量比健康运动员少得多,几乎少一倍以上。健康者血流量稳定,而有肝痛者血流量明显下降。血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肝内淤血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另外“肝痛”者胆汁排出系统均不正常,胆囊容量减少,有一半的疼痛者胆囊内有炎症性改变。<br/><br/>  (五)原因不明的右上腹痛<br/><br/>  此类运动中腹痛有如下特点。<br/><br/>  运动员主诉“肝区痛”已持续甚久,大多数安静时不痛,运动时痛,其疼痛程度与运动量大小及运动强度成正比,减慢速度,减小运动强度或作深呼吸或按压腹部后,疼痛可减轻;除腹痛外无其它特异性症状;检查肝功能、肝脾超声波或胆汁检查等未见异常,各种“保肝”药物治疗无效。<br/><br/>  安静和定量负荷后肝血流量<br/><br/>  被检查者 安静状态 定量体力负荷后<br/>  肝区疼痛者 8.5土0.7 3.7土0.7<br/>  健康者 17.5土0.9 10.5土0.55<br/><br/>  运动中腹痛的处理和预防<br/><br/>  处理<br/><br/>  1.在运动中发生腹部疼痛时,不单是运动性疾病的运动中腹痛,还有可能是内脏器质性病变及其它内科疾病发生,尤其是首先要考虑到急腹症发生的可能性,要迅速准确地做出鉴别,停止训练送医院急救。<br/><br/>  2.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能服用止痛药,因为会掩盖病情造成误诊。<br/><br/>  3.一般运动过程中腹痛时,可适当减速,调整呼吸,并以手按压。如果用上述方法疼痛仍不减轻并有所加重时、即应停止运动,进行检查,找出原因,酌情处理。<br/><br/>  4.如属胃肠痉挛,可针刺和手刺和手指点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阳陵泉、承山等穴,亦可用阿托品0.5毫克即刻注射,或口服“十滴水”。如属腹直肌痉直肌痉挛,可作局部按摩和背伸动作,拉长腹部肌肉。<br/><br/>  预防<br/><br/>  因腹内或腹外疾患所致的腹痛,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加强医务监督,定期做各项身体检查。慢性病,应坚持治疗。<br/><br/>  锻炼要讲科学,运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并应合理安排膳食,饭后1-2小时才可参加剧烈运动,不吃冷饮和难以消化的食物。<br/><br/>  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合理,要由一般的慢的身体练习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强度,直至把身体调节到与邀烈运动相适应的程度,再进行专项练习或比赛。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节奏,失水较多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和盐。</p><p> </p></td></tr></tbody></table></p></td></tr></tbody></table></p></td></tr></tbody></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table><tbody><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b><font size="5">运动时出现头昏、头晕或头痛是什么原因?怎么办?</font></b></p></td></tr><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nbsp; 运动时出现头昏、头晕或头痛者,有的时候是单独出现,但更多的是伴随脸色苍白、肢体无力,出汗过多,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当这些症状明显时常常被迫停止锻炼。  <br/>  <br/>  引起运动时头昏、头晕或头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   <br/>  <br/>  1、缺乏锻炼者从事激烈运动。平时出现头昏或头痛,同时还有脸色苍白、气喘、恶心、呕吐,肌肉抽筋等症状。这是机体呼器官的功能水平不能适应激烈运动时需要的反应。呼吸节律不好,使体内出现氧不足,也会发生头晕。有时病后过早参加激烈运动,疲劳后参加运动或睡眼不足情况下参加运动或比赛,都可引起昏、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应该提出的是,原先在锻炼时不出现头昏、无力等症状的人,而现在出现这些症状,并伴有食欲减退、睡眼不佳,气短、多汗、血压增高和运动成绩下降等现象时,就应该引起警惕。  <br/>  <br/>  2.体内热量不足的表现。当头昏、头晕等症状发生在锻炼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或锻炼接近结束时,尤其在外界温度过高或过冷的条件下出现这些症状时,其原因可能与体内热量不足,血糖含量降低有关。所以在饥饿状态下参加长时间的锻炼就容易发生头晕、无力、出汗等就是这个道理。  <br/>  <br/>  3.由于一些疾病引起的。患慢性鼻炎、鼻窦炎,内耳疾病、贫血、高血压的人,在运动时可出现头昏、头晕或头痛。在青少年中,尤其女青少年,运动时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等症状时,常常与血色素较低有关。对这类原因引起的头昏、头晕等症状,主要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  <br/>  <br/>  从上面叙述的原因可以看出,运动时出现的这些常见症状是可以预防的。其预防的原则和处理办法主要有:  <br/>  <br/>  (1)加强全面身体锻炼。 许多例子说明,不少人出现头晕等症状常与体弱、全面身体锻炼不足有关。所以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是预防的重要因素。  <br/>  <br/>  (2)作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准备活动作得充分,可避免激烈运动带来的头晕、头痛等现象。整理运动做好后,可避免因突然停止而发生的这种症状。  <br/><br/>  (3)保证供给机体足够的热量。在进行长时间运动或比赛前,应服用足够的含糖仪器避免因热量不足引起的头昏、头晕等症状。  <br/>  <br/>  (4)及时发现和治疗过度疲劳。</p><p align="left"> </p></td></tr></tbody></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table><tbody><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b><font size="5">为什么锻炼时有时会感到腹痛?</font></b></p></td></tr><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有的是饭后过早地参加运动,胃受食物的刺激引起牵扯痛或胀痛。再有锻炼前喝水过多,特别喝冷水过多而引起的胃痉挛。也有的是因空腹参加激烈活动,由于胃酸对空腹胃的刺激,引起胃痉挛性疼痛。有的同学早晨不吃些早点,就参加锻炼,特别在冬天,加上吸入冷空气的刺激,就容易引起胃痛。 有时锻炼开始阶段一直很好,在强度加大后,如加快了跑速,游速或骑(自行车)快速后,出现腹痛。这类腹痛的部位多在右上腹,其次在左上腹或左右腹腔兼有。  <br/>  <br/>  其原因:<br/>  <br/>  一是准备活动做得不够。身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尚未进入足够的"准备状态"就加大强度。这样,由于下肢返流回来的大量血液,在肝脾(右上腹或左上腹)部位聚积起来,再加上膈肌(隔开胸腔或腹腔的肌肉间隔)活动不充分和激烈运动时体内的缺氧状态,一时引起肝脾部位的血液淤滞,肿胀,牵扯了肝被膜(盖在肝脏外面的薄膜),引起疼痛,其中以右上腹痛为多见。  <br/>  <br/>  二是呼吸节律受到破坏。激烈运动时,破坏了均匀的、有节奏的呼吸后,使机体吸进的氧气减少,造成体内缺氧,呼吸肌也易疲乏,膈肌(呼吸肌之一)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减弱,也会造成血液的淤滞,这样也可引起右上海里或左上腹痛。锻炼时如果持久而屡犯右上腹痛,经一般预防不见好转,就要考虑是否有肝胆疾病,应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br/>  <br/>  锻炼时出现肚脐周围痛,常见于腹部着凉和肠寄生虫病(主要是蛔虫症)引起,确诊后,应进行驱虫治疗。少数人在锻炼时出现右下腹痛,有时还伴有恶心,也可能是阑尾炎,是炎症刺激了阑尾部位的肠系膜引起的疼痛。应作进一步确诊。  <br/>  <br/>  运动时出现的腹痛是可以预防的。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水平,是预防腹痛的最有效的措施。如果坚持经常锻炼,心血管系统功能良好,锻炼进就能较好"处理"返流的血液,使内脏(肝、脾)部位不淤血或淤血较少,不致引起右上腹痛,即使疼痛也较易消除。  <br/>  <br/>  运动前,要作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内脏器官的功能有足够的动员,这样也可以减少和避免内脏器官的淤血,减少左或右上腹疼痛的出现。患病后不要过早参加激烈活动。不要在过饱和过饿的情况下锻炼,锻炼与吃饭要间隔一定时间,从事长距离锻炼时,必须注意呼吸的节律,尽量深呼吸。  <br/>  <br/>  已经发生了腹痛怎么办?当在快速运动时,出现了腹痛后,一般只要稍减速度,调整好呼吸节律,有时再用手按压疼处,疼处就能减轻或消失,如经上述处理后,疼痛不减轻,则应停止锻炼。大多数人在停止活动后,疼痛立即消失,个别需经几小时后才消失。</p><p align="left"> </p></td></tr></tbody></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table height="247"><tbody><tr><td width="100%" height="43"><p align="center"><b><font size="5">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font></b></p></td></tr><tr><td width="100%" height="196"><p align="center"> </p><p align="left" style="LINE-HEIGHT: 200%;">&nbsp;&nbsp;&nbsp;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运动,还会伤害心脏。  <br/>  此外,大量饮水会使胃酸浓度降低,影响食物消化。</p></td></tr></tbody></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回帖

82

主题

2159

金币

师长

积分
5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table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b><font size="5">为什么锻炼后第二天才出现肌肉酸痛?应怎样防止?</font></b></p></td></tr><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许多人参加锻炼后发现,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锻炼后即刻出现,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持续2-3天后才逐渐缓解。如果说,肌肉酸痛是由于运动时乳酸积累所致,那么,应该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即刻达到高峰,怎么会在第二天以后才出现呢?这种肌肉酸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应怎样减轻或防止呢?   <br/>  <br/>  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 这种肌肉酸痛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清楚。  <br/>  <br/>  多数人认为,肌肉的过度使用可造成肌肉酸痛症,<br/>  <br/>  其原因为:  <br/>  <br/>  1、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 <br/>  <br/>  2、新陈代谢的增加,代谢废物对组织的毒性增加。 <br/>  <br/>  3、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  <br/>  <br/>  应怎样防止?  <br/>  <br/>  1、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下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br/>  <br/>  2、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br/>  <br/>  3、牵伸肌肉的运动可减轻酸疼。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这种肌肉牵伸练习也为预防锻炼时的拉伤打下基础。<br/>  <br/>  4、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p><p align="left"> </p></td></tr></tbody></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蟾溪巷71-1号四楼(中医院河对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2-8 02: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