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72|回复: 22

[行者/游记/旅图] 特写:生态杨梅州

[复制链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发表于 2008-8-4 15: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特写:生态杨梅州
              杨梅州旅游文化促进会 游仁
  具有“江南第一漂”开发潜质和有“闽东小九寨”美誉的杨梅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寿宁县东北部闽浙边界的杨梅州大峡谷中,风光旖旎,绚丽多姿。其峡谷风景成带状分布,以杨梅州溪为中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平均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144平方公里,是以独特的火山岩地质地貌和历史文化古迹为景观特色,有着幽谷、秀水、奇峰、灵石、茂林等瑰丽风貌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合游览观光、探险攀岩、科考科普、寻奇探古、休闲度假。景区内峰峦俊秀、碧水多姿、峡谷奇秀、林海碧绿、虫兽趵跃、色彩斑斓气象万千,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廊桥别梦、官台秘史、古道遗风等历史文化古迹,堪称中外奇绝。

  杨梅州风景区因峡谷里有一古村落“杨梅州”而得名。杨梅州是寿宁县坑底乡一个自然村,距县城40多公里,史上曾是闽浙要道。它地处整个风景带的中心点,峡谷的上游是坑底乡的地洋村,下游为犀溪乡李家山村,与浙江泰顺县毗邻。河流发源地为闽东最高峰山羊尖,海拔1649米,与浙江景宁县交界。主景区的杨梅州峡谷段,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由山地丘陵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与次生常绿阔叶混交林及常绿次生灌丛组成,森林植被保护良好。在山羊尖西麓的芎坑村,还存有3000多亩天然常绿阔叶林较原始类群,林中可见国家一级保护濒危动物云豹及二级保护动物黑熊、苏门羚、穿山甲、鸳鸯、猴面鹰、山鹿等的活动迹象,还有松鼠、雁雀类飞禽走兽。流域内河水清澈见底,河潭浓绿深蓝,偶尔还可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在水中自由地嬉戏。南方红豆杉、银杏、钟萼本、香榧、花榈木、杜仲、竹柏、江南油杉等国家级保护植物,更是错落地分布于深山密林之中。杨梅州最怡人的是水。这里的水如银链,似彩虹,将质朴韵味的林海山谷描抹得风姿绰约;这里的崖峦似珠玑,如玉璞,将精奇的险峰怪石打扮得美不胜收。杨梅州溪流蜿蜒,落差适度,石潭相间,像成千上万个装满碧水的水晶碗,流光溢彩,晶莹剔透,与山谷中清幽寂静的林海相映成趣,入诗入画。一位饱览祖国山川的旅游界专家说,杨梅州最迷人的是那形态怪异的石头,有的像夫妻相抱,有的像佛陀合十,有的似神龟下河,有的如镇河石塔,任你遐思联想,流连忘返。

  人在峡谷走,如在画中游。两岸山峰高耸入云,山间小道曲径通幽,抬头但见瀑布之水天上来,悬崖峭壁上悬下敛,险象环生。跋涉其间,映入眼帘的还有古朴的闽式民居、美丽的木拱廊桥、幽长的荒郊古道,以及著名的闽浙界址“黄阳隘”,历经沧桑,古韵犹存。

  桥笼云烟秋色浓,韶华几度不堪留。徜徉金色原野,漫步廊桥古道,听取往昔传说,一种风雨洗礼过的清爽宁静,伴随着或浓或淡的怀古情思,让人不知身处何方,油然而生的只有“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感慨!
微信号:18859306388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5: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经典景点

  杨梅州风景名胜区共有特级景点源3个,一级景点源16个,二级景点源48个,三级景点源43个,四级景点源31个。
  特级景点源:杨梅州廊桥、廊桥孤匠、单桥
  一级景点源:三窕际瀑布、原始森林、山羊尖、大绝壁、华东第一林谱、小九寨、百亩杨梅林、万亩生态林、银坑洞群、大宝坑银场、黑风洞、大岗插笏、大寨锁云、麒麟降虎、小东上桥、小东下桥。

六大特点:
  长。风景带长,上至闽东最高峰山羊尖,下至与泰顺交界的友谊桥,全长30多公里,宽约3公里,既可步行,也可漂流,既可一日游,也可作多日游,是天然的生态景区。
  险。滩险、水急、石峭,峰耸入云,绵延不绝。
  全。有山、有水、有石、有洞、有平川、有瀑布,山青水秀,层林尽染,四季有景,绚丽多姿。
  特。有大鲵(娃娃鱼)、猴面鹰、山羚羊、穿山甲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
  奇。水流湍急,深潭密布,水天一色,时绿时蓝,鱼翔浅底,尽收眼中,在闽东不可多得。又石头怪异,可想象,可状物,任你遐思。
  古。境内文物景观多样,有木拱廊桥、闽浙交界的黄阳隘、红军桥和明清时期的古朴民居等。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5: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山羊尖

  海拔1649米,位于鹫峰山系洞宫山脉东麓,处县境最北端,为寿宁县最高峰,也是闽东群峰之冠,距杨梅州约20公里,面积0.42万亩。
  因地僻人稀,山羊活动频繁而得名,地处闽浙交通要道,为古代军事要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张鹤年为防倭寇,在此创建青草隘,屯兵把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团寻淮海部北上抗日经由此地,开向庆元。
  山羊尖北麓与浙江省景宁县交界,东麓同浙江省泰顺县的国家级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相连,具有洞宫山脉南坡植被垂直分布带谱特征,草甸、黄山松、常绿阔叶树及高山矮灌木和濒危珍稀植物钟萼木(第三纪古带植物区系的孓遗种,系我国特有单种科植物)、红皮糙果茶等形成寿宁典型的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为苏门羚等珍稀动物活动栖息地。远望林涛涌动,层峦迭翠;近看鳞次栉比,色感分明。站在山巅,两省三县尽收眼底,是观日出、云海、林涛的最佳去处。
  在山羊尖西麓的坑底乡芎坑村处,另存有3000多亩的原始森林,罗浮栲等树木高达20多米,腐植层厚达20~30厘米,尚有国家一级保护濒危动物云豹及二级保护黑熊活动的迹象。溪流有两条,栖息有两栖珍贵动物大鲵,一条往北流经浙江景宁县,为瓯江发源地;一条往南流经杨梅州峡谷,形成后溪流域,系赛江发源地,经福安市注入东海。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5: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后溪峡


  即杨梅州溪谷,发源于山羊尖南麓,自西北流向东南,上游主要有龙溪、小东溪。二支流在王沙坑附近汇合,流经武溪友谊桥直下交溪,进入福安湖塘坂。境内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335.2平方公里,是寿宁历史上向外流送木材的主要河道之一。 由“一溪两湖三瀑九崖”组成,山环水绕,远近辉映,独特的生态景观在华东罕见。在杨梅州峡谷段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由山地丘陵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与次生常绿阔叶混交林及常绿次生灌丛组成,森林存有南方红豆杉、银杏、钟萼木、三尖杉、香榧、花榈木、杜仲、竹柏、江南油杉等10余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是大鲵、苏门羚、鸳鸯、穿山甲、猴面鹰等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主要景观有神龟探水、金龟爬壁、仙人晒靴、雁雀待哺、鳄鱼饮水、贵妃浴池、镇溪石塔、企鹅上山、水牛犁田、猴观日月、情人石、海浪石、刺云石、五指石、寿仙石、火炬石等。
  峡谷内春山如画、鸟语花香;夏山如滴、幽静惬意;秋山如醉,层林尽染;冬山如玉,晶莹碧透。溪水澄澈,蓝绿相间。岩石上还留有“海藻化石”和已历亿所沧桑变故,在冰川时期形成的“涡穴”遗迹数10处,走在峡谷,宛入画廊。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5: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官台山

  又名寨宝尖,位于坑底、大安、犀溪三乡交界地,海拔1120米,距杨梅州村约3公里。山上留有神秘石刻,尚有待专家研究破译其含义。另有一乌峰洞,洞外为方圆约0.2平方公里广阔平坦的山间小盆地。现有明开凿的银坑洞130多处。
  史载,明永乐年间(1402-1424)就有人在官台山开采银矿,其中大宝坑银场是闽浙四大银场之一。明代朝廷曾派有太监充当“矿监税吏”。后人把太监的驻地称为“太监府”,地名沿用至今。
  官台山地势险要,是历史上农民举旗起义反抗的据点。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农民周叔光(浙江丽水人)、王均亮(政和人)即在官台山举旗起义。明洪熙元年(1425)官台山乌峰洞周围民众群起反对押办增加银税。景泰年间浙江丽水郑怀茂为首聚众2000余人,占据官台山寨乌峰洞武装采银。景泰六年(1455)闽浙都御使刘广衡檄同福建按察副使沈讷,率兵进驻“征剿”,并于端午节前一日攻占官台山寨。至今我县民间提前一天过端午节的风俗即缘于此。(是我县民间提前一天过端午节和寿宁建县由来的发端地。)尔后,以官台山据险阻要隘,深恐矿工武装“时或窃发,为久远计,莫若立县以统治之”为由报请朝廷设县获准。同年八月划出政和县南里、北里、东里十至十五都和福安县平溪里十一至十四都,设置寿宁县,县治杨梅村(今县城所在地),隶属建宁府。寿宁建县时,移渔溪巡检司于官台山,并派兵驻守山寨。从上述史实证明,有了官台山,才有寿宁县。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5: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黄阳隘

  位于坑底乡长岭村,距杨梅州村5公里处,是目前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关隘,属古代军事防御设施,以它为代表,可令人想见当年十六隘之雄姿。
  黄阳隘隘口东西走向,两边为小山,以山水流向为闽浙分界。隘口用石拱成圆门状,拱高2.9米,从1.6米处起拱;隘口过道宽3.07米,深6.0米,隘口过道北面石墙中砌有一龛,龛高0.5米,宽0.82米,深0.32米,过道两旁有供人歇息的石凳。该隘碑原立隘口,现置离隘口不远处的铜坑尾三岔路边,断为两截。碑高1.4米,宽0.68米,厚1.5米,青石素面,碑首呈半圆形。正面中刻“寿宁县界”,右刻“嘉靖贰拾肆□□□□”,右刻“知县事普安□□□□”,北面中刻“黄阳隘”,右边刻“东至□田,南至本土山”,左边刻“西至人行路,北至分水界”。站在隘口,至此5公里路距的泰顺县城尽收眼底,可见当年寿泰县界分界的传说具有真实性和可研性。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60

回帖

414

主题

4941

金币

师长

积分
16745
发表于 2008-8-4 15: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今年都没有再去过杨梅洲了!
真是漂亮..怀念哪...
那几处我们有去过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5: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杨梅州桥




  又名雁齿小红桥,在杨梅州东北1公里处,建于乾隆六年(1741)。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七年(1869)曾修。现桥为1939年重建。
  相传,最后次造桥时,匠师将梁木横放竖摆,量时吻合,架时短尺,几次三番总难造起,一日再次将梁木上架欲造时,忽闻峡间虎啸如雷,匠师逃生急促,迅速离去,梁木便纷纷坠落,恰好天工巧成。因此,该桥又有“虎造桥”之称。
  该桥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2.5米,宽4.2米,拱跨35.7米。东西走向,17开间,72柱。上覆双坡顶。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工匠等丰富人文资料,保存尚好。据唐寰澄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载,这种桥梁称“贯木拱桥”。它以梁木穿桥插压,形成拱桥,状似彩虹。从形式到内涵都极具感人的艺术魅力与实用价值,“全国现存还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受到了建筑学界和文物界的格外青睐。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5: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红军桥

 

  位于犀溪乡李家山村下,距杨梅州村约3公里,系1954年革命老前辈许威拨款1万元所建。1997年12月5日,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桥头竖立了一块“红军桥”纪念碑。

  据党史载:李家山村地处闽浙两省交界,与浙江泰顺县隔溪相望,是当年叶飞、范式人、许威等革命老前辈常驻闹革命的根据地。1937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山洪暴发,驻在李家山村的范式人、许威等24位红军将士及8名家属遭国民党部队和民团的包围,在这紧急关头,李家山的十位地下交通员连夜赶制木筏,护送他们安全渡河北上,脱离了危险。因而,后建的这座“红军桥”更具缅怀先烈的历史和三窕漈原始次森林位于坑底乡芎坑村,现存有近三千亩的原始次生阔叶林。步入林间,古木参天,林涛和鸣,实为天然氧吧。三折叠成的百米长瀑三窕漈如悬高空、直挂崖底,硕大如屋的棋盘石仙人对奕阵势依稀可鉴,羚角峰、玉兔石、沸水穴、将军岩、夫妻崖、鸳鸯潭、观象岩、吊壁等景观栩栩如生。景区内还可探寻云豹、黑熊、苏门羚、穿山甲、大鲵、鸳鸯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踪迹。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5: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麒麟山


  位于杨梅州峡谷末端,山体挺拔,祥云缭绕。相传为麒麟所化。山的东南部一突出山堡酷似麒麟的头部,俗名老鹰墩,山的中部称麒麟背,上有令人向往的升天坪、历史悠久的莲峰寺和纪念飞来香炉的八仙宫,山的西北端为麒麟的尾部,直抵李家山红军桥。
  环麒麟山,群峰林立,层峦叠嶂。远眺,险峻的天关山、突兀的大岗山和飘渺的大寨顶等一一摄入眼帘;近瞰,恐龙山、老虎山、蜈蚣山形态逼真,上山月、旗峰顶、铜盖梁等山峰引人遐想无穷。山间由人工针叶林与生态阔叶林组成万亩林区,树木郁郁葱葱,河道蜿蜒曲折,相对平缓,河岸山峻坡陡,双湖二级公路绕山穿溪而过直抵沪、杭,可供渡假休闲、避暑漂流、生态观光等旅游项目的开发。


小东寺


  又称兴福寺,为千年古刹。位于坑底乡日林村对面山凹处,距杨梅州约8公里。始建于宋淳化二年(991年),明正统二年(1437年)重建,现建筑为民国时期建,具有清代风格。寺坐东南朝西北,中轴线上有门楼、中厅、大雄宝殿。面阔21米,进深47米,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减柱式梁架。殿中佛座长5.3米,宽2.7米,高1.55米,佛座为石砌,有花卉、如意等石刻,左边刻有“弘治十三年□月造”字,中厅悬山顶、九开间。寺内有“县主饶爷给贴重修小东寺碑记”碑一通,碑左上额残,饶崇秩为清顺治五至十年(1648-1653年)寿宁知县。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蟾溪巷71-1号四楼(中医院河对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7-10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